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以河北、浙江、深圳为试点单位,对公账户最低存取10万元以上现金,需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河北7月1日起执行,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10万元;深圳,浙江10月1日起执行,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
虽然试行点只有河北、深圳、浙江,其他城市的小微企业主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呀。
一、国家为何如此关注“公转私”现象?
1.公转私存在挪用公款的嫌疑
公户是摆在明面上可查询的。若由公户直接转到私户,则会让人产生混淆,不明资金到底是公司的还是老板个人的,所以会受到严格的监管。
2. 偷税漏税的嫌疑
每个公司做账都是需要原始凭证的,通过个人账户转出去的款项一般没有纳税的证明,更别提发票了。所以会有偷税漏税的嫌疑,还可能会面临补税的惩罚。
3. 洗钱的嫌疑
洗钱或者金融诈骗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公户洗白。通过“公户--公户--私户”的形式,资金的最终走向会流入到私人账户,实质上就是洗钱了。所以是会被严查的。
二、“公转私”为何不能掉以轻心
国家对于公转私管理的加强还是基于税收的管理建设的,在当今数据共享的大背景之下,各位老板们切记不能掉以轻心呀。
1.银行税务共享信息
银行、税务信息已经共享。税务如想掌握私人账户的资金变动,是可以直接进行查询的,获取个人数据的流程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繁琐。2020年起,各地金融机构与税务、反洗钱机构加大合作,老板私人账户与公司对公户之间频繁的资金交易都将面临监控。
2.大数据比对分析
大帐房税务系统的强大,自然不必赘言多说。企业的经营是否有异常,发票、申报数据是否真实,系统都会自动对比分析。动态监测之下,一旦有异常,系统就会自动预警。不用别人去举报,税务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哪家企业可能涉嫌偷税了。
3.虚开发票行不通了
税务局已经打造了最新税收分类编码和纳税人识别号的大数据监控机制,可能将有更多企业因历史欠账、虚开发票被识别出来。同时高工资、多渠道、多类型收入也将面临严查!
虽然国家对公转私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但不代表公转私是被完全禁止的,很多公转私都合规合法,正常用途没有什么可怕的。
三、可以公转私的情况
1. 发放工资并代缴个税
某公司将从公户上将员工工资通过银行代发到每个员工的个人卡上,且已按要求依法履行了代缴个税的义务。
2.个人独资公司
某人开设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定期会将扣除成本费用、缴纳完经营所得个税后的利润通过对公账户打到个人独资企业负责人的私户中。
3.备用金
某公司从公户打给业务员个人卡账户用于出差的备用金,出差回来后实报实销、多退少补。
4.分红所得
某公司将已缴纳完20%股息红利个税后的分红所得从公户打给股东个人账户。
5.支付劳务所得并代缴个税
某公司通过公户支付编剧、授课老师等非正式员工劳务费用,并将劳务费用转至其个人卡中,该金额是已按规定缴纳了劳务报酬所得个税后的金额。
6.向个人采购并取得代开发票
某公司向个人采购一批物品,取得了自然人在税务部门代开的发票。该公司通过公户把货款转入到自然人的个人卡中。
7.偿还借款
某公司通过公户把资金转入法人个人卡中,该笔款项用来偿还之前公司向法人的借款。
8.支付违约金
某公司通过公户把资金转入某自然人个人卡中,这笔款项用来支付该自然人的违约金、赔偿金。